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17亿元,同比增长21.59%;营业收入2068.61亿元,同比增长9.44%。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8.10亿元,同比增长34.59%;营业收入724.51亿元,同比增长12.07%。
扎实的数据也让顺丰的发言底气十足,顺丰表示:将持续夯实时效服务竞争力,助力做大业务规模......同时,加速全球化战略,将竞争优势扩大到国际快递。
今年6月28日,顺丰控股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如果成功上市,顺丰控股将会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
当时,顺丰创始人王卫表示:“赴香港上市一定会选择最好的时机,而不是最短的时间。”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前后不过一年,顺丰重提二次上市计划,网友打趣王卫“心口不一”:
10月中旬,顺丰加大了对股东的分红力度,除了常规的期中分红外,还发布了一份特别分红方案:
“拟在H股发行上市前对全体股东(即A股股东)实施一次性的特别现金分红,总额约为48亿元。”
当期的分红方案,总额大约是67.2亿元,其中特别分红的比例大大超过常规分红,不少人认为,这是顺丰在为港股上市呐喊助威。
7年前,王卫带领顺丰控股成功叩开深交所大门,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市值达2300亿,王卫身价暴涨,距离中国首富一度只差五个涨停板。
当时中国快递市场“三通一达”是绝对的鳌头,合计市占率超过70%,最猛的是中通18.9%,韵达以16.1%紧随其后,而顺丰则只有7.6%。
当年,顺丰用7.6%的市占率,创造了47.71亿的利润,超过申通、圆通、百世、韵达4家总和。市占率18.9%的中通,利润也不过32.29亿,被顺丰稳压一头。
成功上市之后,顺丰发行多轮定增、可转债,融资超330亿元,拿着这笔钱,顺丰继续在时效物流领域大展宏图,盈利能力甩出“三通一达”几个身位。
比如2020年,顺丰归母净利润已经来到了73亿,而“三通一达”合计也不过76亿。到了2023年,顺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已达82亿,单从盈利能力上看,这时的顺丰,能够说是真正意义上的:
巅峰时,顺丰控股A股股价近121元/股,市值超过5000亿,万千股民追捧。
如今的顺丰,股价已跌至45元/股左右,市值对比巅峰已经蒸发3000多亿。股吧里,有不少询问“是不是能够建仓顺丰?”的帖子,点开回复大多是“建议观望”。
无论是急着港股二次上市,还是市场浓厚的观望情绪,背后不能离开顺丰日益严重的内忧与外患。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顺丰总现金余额约有488亿,这一个数字大概是中通的近4倍,乍一看,还挺富裕。
但顺丰的总负债额已达到了1229.15亿,负债率为 53.37%。同期圆通负债率仅为35.12%,行业凭借水平为48.02%,说明顺丰的负债情况高于行业水平。
同时,顺丰身上还有巨额的流动负债,去年,顺丰流动负债高达739.9亿元, 流动比率已经来到了1.21。
流动比率 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的指标,越低证明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弱,2023年,物流行业流动比率中位数为1.33,这说明顺丰的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弱于行业水平。
快递行业一向重资产,前期投入巨大,缺钱可以说是行业常态,碰上扩张期,钱更是多少都不够用。而顺丰主打“时效配送业务”,对基础设施要求更高,也更烧钱。
这几年,为了 加固护城河,同时寻找新的增量, 顺丰挣到的钱,大多数都砸了回去。
再比如 2018年,顺丰与国际物流三大巨头之一的DHL达成协议,花费55亿元,买下DHL香港、DHL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 2021年,顺丰再度斥资146亿元,收购总部在香港的嘉里物流......
一边大搞基建, 一边到处“买买买”,大步扩张之下,顺丰的财务情况每况愈下,2017年上市时,顺丰的现金短债比为1.68,如今这个比率已经下降至0.72。
一般,上市公司解决资金缺口的方式有三条,要么借债,要么增发旧股融资,要么直接发行新股。
顺丰在上市后,有三笔规模较大的资金募集动作,分别是2017年、2021年的增发旧股融资,合计280亿,以及2019年的可转债发行,筹资58亿。
根据顺丰控股发布的《募集资金存储放置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目前这三笔钱,基本已经花完了。
关键,大部分流动债务,本身是会影响企业利润的,这就导致顺丰的财务情况陷入了恶性循环:
想要保持利润,就得保持扩张速度,保持扩张又依赖举债,大额流动债务反过来又侵蚀利润.......
数据显示,顺丰利息费用占净利润的比例,已经由2018年的14.4%上升到2023年末的近30%。 这时,想要打破恶性循环, 摆在顺丰眼前的路似乎只剩下一条:
相比借债和增发旧股,新股没有额外的财报负担,可以一步到位解决烦恼,这也是顺丰为啥如此急迫地想要在港股二次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今年顺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及的“国际化战略”,根源之一,主要是因为国内竞争太激烈。
上文也提到过,顺丰的核心业务是“时效快递”,究竟有多核心?简单讲个数据:2017年,顺丰时效快递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5.66%,能够说是顺丰的大半壁江山。
韬光养晦10年之久的京东,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主打时效配送。背靠电商资源,京东快递用极短时间,将服务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京东快递的出现,也意味着:
之后一段时间里,顺丰时效快递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断崖式下降,从2017年的60%以上,一路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不足45%。
虽说也有顺丰本身业务线扩张的影响,但来自京东的挤压很明显。好在那一段时间,京东快递基本只服务于京东电商,影响还算有限。
不久前,京东宣布物流业务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淘系商家可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顺丰和京东直接狭路相逢。
京东物流拥有自营运输车辆约5万辆,覆盖超过600条铁路线条航空货物运输航线条、高铁干线万条、含国际班列的铁运1449条。
目前来看,配送链路方面,京东和顺丰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就算如此,战争的帷幕拉开,顺丰的腹地受一定的影响,已是板上钉钉。
除了京东,这几年以中通快递为首的“三通一达”也在相继推出自己的时效件产品,无疑会促进削弱顺丰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三季度,不只是顺丰,“三通一达”财报也很亮眼,背后是快递行业的整体复苏。这个节骨眼上,各家快递公司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占领市场。
比如中通,4月豪掷4.5亿成立吉瑞中通物流,开始试水多式联运仓储物流模式;圆通则宣布加速布局国际物流业务......
市场是否又将迎来一轮“快递价格战”还不好说,但缺钱的顺丰,目前可能没那么多的精力,应对这么多挑战。
9月27日,江苏昆山市一京东快递网点半夜被打砸强拆,监控画面显示,强拆者来自顺丰当地网点的4位业务员。
离谱的是,事后顺丰当地公司就此制作了一个“战报”,称:京东大肆铺设宣传类物料,片区管理人员与业务员进行强势拆除,拔除竞业——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网友打趣“商战就是如此真实”,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鼓励暴力去除竞争对手的做法,实在有些不厚道。”
事后,顺丰官方回应:“该奖励是针对其他项目的奖励”。看完红彤彤的战报,网友们认为这个回应,也有些不厚道。
当年,顺丰与菜鸟网络互掐,牵扯到快递信息安全问题,京东CEO刘强东第一时间强势力挺:
记得顺丰在深圳敲钟时,王卫身边还带着那个被掌掴的快递小哥,之后趁着股价大涨,更是豪抛10亿元给员工发红包。上市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王卫也曾表示:
上市之后,顺丰A股两次大额增发,股吧里第一次有了质疑:这不就为了钱吗?尤其是2021年近200亿的增发,让不少股民心灰意冷,自此顺丰股价也开始一路狂泻。
如今顺丰二次赴港上市,有不 少人认为看到了当年的影子,质疑顺丰此举还是在“圈钱”,有人说: 曾经那个仗义的顺丰,回不来了。
英超10年125球!孙兴慜炸裂了:37分钟1射2传,这1夜载入热刺史册
Ilya向全世界宣布:预训练结束了!全球AI数据耗尽,超级智能才是未来
116-109!杜兰特20+7+7,布克28分,太阳力克开拓者迎2连胜
足坛悲喜1夜:曼联2-1绝杀曼城,巴萨6轮1胜 切尔西7连胜 热刺5-0
自动驾驶拐点何时到来,新出海浪潮避坑指南,2024网易未来大会完美收官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