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都很在乎自己的习惯,对外地的土特产比较好奇,每次出门,北方人嗦嗦南方的粉,南方人尝尝北方的酱,大家尝尝鲜,感慨一句有意思,回头接着吃自己吃惯了的小吃。
现在土特产却慢慢的变没劲了,在大一点的城市,别说八大菜系,八国菜系也能吃齐。不管是南方的荔枝、新疆的甜瓜,还是俄罗斯的糖、东南亚的槟榔,只要想吃,打开网页下单即可。
有人说这是网络发展的成果,但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的载体,将信息变为现实,其实是物流基础获得极大发展的成果。
不同出生点的人各自占有了一部分资源,他们馋别人家的东西,想要拿自己的东西换,就有了长距离商业的需求,进一步建立了在两个地点之间稳定运送大宗货物的路线,也就是物流系统。
据说在人类连轮子都没发明的时候就已经有商队连通亚非欧,古巴比伦和埃及因为地处大陆中央,交通枢纽,东西方的科技和特产都要从他这里过一手,因此成为了上古文明中最发达繁荣的地区。
地中海沿岸因为有海运基础,能够直接进行大宗商品运送,发展出了旺盛的商业,还有了威尼斯这种商人城市。
到大航海时代,海运大帆船连通大陆,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给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积累。
打通美洲航线后,玉米、番茄、辣椒这些特产又改变了亚欧大陆的饮食上的习惯。据说乾隆盛世能够有四亿人口还不出现马尔萨斯人地危机,就是因为引进了美洲土豆,粮食管够。
大航海时代的物流中心在海上,所以那个时代海权逐渐取代路权,能够掌控航路的人就能掌控财富。火车出现后,路权又重新找回了存在感,因为铁路让陆运的运力也达到了工业水平。
一战的时候打成僵持,是因为当时主力的运力是火车,铁路修到哪里,后勤就能运到哪里,靠马车拉大炮和弹药,根本跟不上消耗的速度,铁路一旦跟不上,正面就推不动。
哪怕是金融,古代钱庄存在的基础,就应该帮用户有将大笔金银替换为一张小小的票据,解决运输困难。
原本国与国、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大宗商品批发,被送货上门的新零售取代,物流从大而集中,变成小而全面,进一步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没有物流的基础,电商根本无从谈起,一个月才能收到货和一天就可以收到货相比,用户的网购欲望肯定天差地别,进而会影响用户选择线上线下的比重。
如果物流撑不住日渐增加的流量,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种小圈子里流行的折磨,也就无从创造一个又一个记录了。
这种从根本上去改变世界,改变我们正常的生活方式,让行业在上面生长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基建”。
在国际物流这方面有四个传统豪门,分别是美国联邦快递FedEx、德国敦豪国际公司DHL、美国UPS联合包裹和曾经名声很大的TNT快递。
这四大豪门要是论效率,未必看得出厉害,但是看他们物流网络的覆盖程度,真的可以称得上地球最强。
从撒哈拉的沙漠到太平洋上的小岛,从非洲的无名小国到炮火连天的叙利亚,这四大豪门的触手已经笼罩了200多个国家,近乎整个地球的人类居住区。
十分有趣的是,四大物流的存在刚好卡住了时代发展的四个关键节点,代表了物流业的四个进步:
简单地说就是先给你邮商品目录,你看好哪个商品回信给我,我再把商品邮给你。
我们也体验过类似的产品,早年的《故事会》和《读者》里,一直存在着邮购产品。
到1969年,DHL成立,DHL发现旧金山和檀香山之间有大宗商品交易,但是因为报关流程太过繁琐,许多货物积压在港口浪费时间,于是他们坐航班,提前将报关手续做好,等货物入港后立刻转运,大幅度提高了交易效率,以此逐步滚雪球成为一代巨头。
1972年,fedex成立,主打个人消费品领域,因为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发现,美国的物流重心正在从工业原料转型,个人小件的派送业务越来越多。
TNT则是在效率上达到了极致,国际快递可以在四个工作日内解决,甚至连战乱国家也可以进入。
从批发到零售,从低效到高效,从工业原料转为个人消费品,四大物流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崛起成为四大。
但问题是,2016年,四大豪门里突然挂了一个。TNT因为经营不善,连续亏损,把自己打包卖给了FedEx。
中国人对于“四大”有一种微妙的执念,像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四方四象,当我们吹牛逼的时候能够沾上“四”,格调一下就不一样了。
前一段时间,菜鸟跨境物流网络成功补上了四大物流的空缺,成为新的全球四大快递网络之一,而且不是混进去,而是以绝对的实力列席其中,在全世界内,菜鸟的国际业务包裹处理量已经只输给百年豪门UPS。
许多人听到这消息会觉得很迷惑:菜鸟前几年不是还在国内撕撕撕么?怎么一言不合就成巨头了?
成立才七年的菜鸟能够进入麻将桌和老牌物流巨头打麻将,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国内快递已拥有了领先时代半步的资源。
一些外国快递业引以为经典的标准不断被国内快递公司打破。经过几轮血拼,留下来的公司各自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菜鸟将几位大佬拉在一起,组了个菜鸟联盟,就等于拥有了中国快递界最强大的团队。
这些管理标准和技术体系,在国内窝里斗的时候看不出强大来,走到国外,瞬间就变成了降维打击,让当地的原生态物流公司无法招架。
以毛熊为例,很多人都知道毛熊的外卖很渣渣,配送员是骑自行车配送,“饿了么”能变身“饿死了么?”。
但是和毛熊的快递比起来,外卖简直已经算是俄罗斯人民的良心,起码你早上点的餐,晚上还能吃上。
在俄罗斯有个段子,说有一个战斗民族小哥,结婚前从中国的速卖通上买了一件婚纱,这件婚纱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样的大冒险,终于到达小哥手里的时候,小哥的孩子都已经三岁了。
这个段子看上去很悲催,其实很幸运,因为曾经战斗民族网购中国商品,就像玩娃娃机一样充满了随机性,买十件丢五件都是常态,到了的东西还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别说孩子三岁,就是孩子结婚了,那件婚纱都未必会出现在小哥面前。
在中国,这样一些问题早就被解决,甚至在不断迭代,无人仓、快递追踪、上门揽收、自动分包,每个流程都经历了战场磨练,如今连双十一这种几亿人剁手的活动,一天十几亿包裹的超大流量,都能平安度过。
菜鸟带着这样的技术实力进入国外市场,却并没有给自己大立招牌,考虑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也没有大肆扩张,没有自己去建一个快递公司,而是用了合作共建的方式,扶持当地物流系统升级迭代,让国外快递融入菜鸟的网络中,成为四海之内皆CP。
硬件上,菜鸟在国内建立针对性的揽件网络,开通国际货运班机,建立干线网络,在国外建立卡车物流,和合作伙伴一起建立配送网络。
软件上,菜鸟利用长期积累的数字化技术和AI,搭建了一个中枢决策的物流大脑,它可以智能拼单、合单、分配路线,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压缩成本。
有了菜鸟千里传功,俄罗斯邮政迅速脱胎换骨,从一个喝酒喝懵了的毛子变身成超级赛亚毛,2016年,俄罗斯邮政年跨境包裹量从三年前的3000万上升到了2.3亿,运送时间更是从之前的量子运送提高到七天内抵达,效率提升了十倍,开心的毛熊当场就在中国下单两箱“地道俄罗斯土产伏特加”吨吨吨。
在其他国家,菜鸟也进行了相似的产业建设。目前菜鸟网络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海外核心国家直邮中国平均时效在7天以内,中国出口西欧、俄罗斯10日达,通过海外仓部署实现欧洲3日达。
在疫情期间,全世界都遭遇了巨大挑战,这时的数字化物流几乎成了一些人的生命通道,许多重要物资都是通过物流渠道才能到个人手中。
以欧洲为例,当时因为大量民航停飞,国际航空运力严重不足,菜鸟当即决定常态化包机,开通专线,保证在民航断航的情况下维持中欧干线通畅。
在这条干线的落点列日,菜鸟建立了一个ehub,这是一个集报关、航空货站、仓储为一体的枢纽。以这个ehub为中心,菜鸟又建立了一张覆盖欧洲七国的卡车运输网络。
这些年菜鸟在国外建设的网络正在成为他们的力量,在日常支持“全球买全球卖”时建立起来的通关网络、固定航路、和航空公司的关系,在疫情期间都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手。
当年马云提出的eWTP,如今已经接近成型,位于列日的ehub枢纽,承担了欧洲几十个国家的物流分发。
技术和体制的革新带来了效率的提高,规模和算法压低了成本,让快递降本提效。多重革新累积在一起,才有超前布局杀进四大的辉煌。
只能说时代永远都不可能亏待跟上自己的人,在这个快递业向高效、国际、数字化进军的时代,菜鸟恰逢其会。
在2015年,阿里巴巴就在杭州建立了第一个跨境综试区,17年就进军东南亚,在吉隆坡建立了第一个ehub;
五年的试探,一点一点的去探索市场,思考方向,铺设网络,最后才收获了大满贯。
对这种长线布局,阿里可以说已经很熟悉,这么多年阿里一直是这么做的:如果世界上没有路,阿里就先去修路,如果到达目标太远,阿里就先去造车。
一个搞电商的平台,因为银行卡转账不方便而做出了支付宝,从此改变了中国的支付习惯,回到当年支付宝刚出现的那个时代去这样讲,简直就像段子一样让人感觉滑稽。
这种专注磨刀的思考方式总让阿里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在后来回头去看当年阿里立项时的眼光,又让人感觉到很惊奇,因为他们几乎每一步都走的恰到好处,每一个成果都反哺了自身。
在国际贸易还不火的时候,阿里就已经铺下了国际站、速卖通;在国内电商还没有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布局电商;为了电商作出支付宝,成为互联网金融神级入口;为了支付宝做出云计算,为小商家省去无数成本;用一个芝麻信用垫上了先享后付业务,几乎拯救了共享经济。
一直以来,阿里都是一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公司,在日均1500万包裹的时候,建日均10亿包裹的网络,这种事只有阿里会做。
你看着他是一个网络公司,实体部分比较少,但他一直在做的,做出来了的,其实都是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
没有支付宝,就没有后来的互联网金融,这个“把钱存在软件里”的习惯当年是余额宝创造的。
没有云计算,就没有后来小型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能够低成本办公的基础,更没有对大数据的深度利用,后续的AI和物联网项目都无从展开。
做物流网络,是给快递公司升级,让快递公司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依托在物流网络上更进一步的扩展更是惊喜。
他们建好基础,然后在基础上把行业做活,自己再利用自己搭下的架子,和那些有冲劲的公司共同合作共赢。
从这个角度上看,阿里其实更偏向一些传统的基建公司,因为网络公司的特点是没耐心,什么都快,赚钱快,分成快,垮的也快。
愿意花七年时间布局,去建立一个物流网络,把一个国内的物流系统建成地球上最强的物流网络之一,这种行为完全不符合网络公司的思考模式。
对互联网来说,流量经济才是他们一心想要的,大范围撒网,把人骗进来宰,宰过之后掉头走就是,搞一个七年布局,万一被别人追上了,超过了,那自己不是给别人做衣服?
但流量从来不是阿里的追求,阿里总是在思考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当他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他甚至不会去做一个风口上的猪,因为他总是嫌风起得太慢,决定自己去做吹风的人。
流量来来去去,但基建就在那里,不管风口上最后没摔死的猪是谁,都要站在这个已经被修好的平台上走向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