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罗戈网主办的中国供应链与物流科学技术创新企业云峰会上,物流沙龙创始人、原京东物流CSO傅兵发表了《第一性原理思考物流科技价值》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企业在权衡是否投资物流科技时,应从三个关键要素进行考量:
到今年为止,相信我们大家都可以感觉到技术对我们生活以及企业运营的改变。尤其是生成式AI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逐步应用、无人驾驶的规模化推广,以及我们普遍的使用的自动化智能设备,像在仓库运营管理中就应用了大量此类设备。所以一方面,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科技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企业管理运营。
另一方面,企业也面临着慢慢的变大的挑战。客户真正的需求我们减少相关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但我们似乎没有很好的应对方法。虽然我们正真看到很多技术在文章、电视、视频中被大肆宣传,但这些技术能否帮我们解决眼前困难?是技术公司的概念炒作,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因未能很好应用这些科技而落后?这恐怕是所有企业管理的人都会思考和质疑的问题。
,觉得与其把资产金额的投入技术,不如维护好现金流,给客户降价以获取更多订单。这确实是我们都面临的挑战。
。一是客户体验是否慢慢的变好;二是资产回报率是否慢慢的升高;三是人效是否慢慢的升高。从前些年上市公司的财报来看,这样一些方面的确有所提升,但主要得益于企业规模的大规模增长,规模效应使资产回报率和人效逐步的提升。然而,如今快速地增长已不再,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来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资产回报率和人效呢?
物流科技能否在企业核心关键指标上发挥作用,其价值能否在物流公司中得到体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论证和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的案例,来阐述我对物流科技价值体现的一些看法。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国外研报,提到亚马逊、UPS和FedEx的情况。近年来,UPS和FedEx的业绩并不理想,投资人给予的评级也在下降。从市场占有率来看,UPS和FedEx这类传统快递企业在美国的整体市场占有率大幅度地下跌。而亚马逊十年前还不涉及包裹运输业务,如今却已占据美国包裹市场30%多的份额,超过了UPS在美国的包裹数量。亚马逊仅用十年时间,就赶超了有着近百年包裹运输历史的企业。
还有一个让我震撼的数据是,亚马逊地面包裹投递成本比UPS低约30%。虽然部分原因是密度优势,但研报更多提到的是亚马逊的创新做法和物流科技应用,拉大了其与传统快递企业在运营效率方面的差距。
从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亚马逊在物流科技方面比UPS和FedEx投入更多。一方面,亚马逊在仓库机器人方面投入巨大,全球仓库中机器人数量已接近20万。此外,亚马逊还大力投入无人车、无人机等硬件智能设施,且均为自主研发。
第二个方面是亚马逊对数据算法的应用。其SCOT团队规模近200人,由科学家、数据分析专家和机器人专家组成,用科技解决全球最大运营场景的具体问题。亚马逊从开展业务之初就持续在数据算法方面投入,希望能够通过数据和算法提升各环节运营效率。
第三个方面,亚马逊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进行了诸多商业创新。比如在最后一公里管理方面,推出了Amazon Flex等众包平台,以及智能柜的投入。这些举措都是亚马逊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短短十年内超越传统快递企业的例证。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物流科技对企业关键指标的具体影响,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参照的优秀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即时配送行业。这个行业历史较短,与快递行业相比,还很年轻。如今,该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已超过快递行业,尽管人均单量不及快递,但从业人数更多。提到骑手,常有人说他们被困在算法里,其实这本质上是即时配送行业特点所致。
该行业缺乏全国性规模化效应,其规模大多分布在在门店或商圈,规模效应相对较弱。然而,过去十年间,以美团为例,其配送成本从十几元降至六七元,服务时效也从一小时以上缩短至超70%订单半小时内送达,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大幅提升。
即时配送行业自诞生起就完全线上化、数据化。业务流程全在线,劳动者从培训到任务分配、表现评估及奖惩,都由系统算法管理。基于众包逻辑的管理体系,使骑手无需正式入职也能达到公司服务标准。这体现了数字化体系在管理中国可能最大的一个垂直领域服务人员队伍方面的完整性和健全性,为物流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依赖人力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型提供了参考。
通过上述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我们能真切看到物流科技给物流行业带来的重大变化。随着物流科技发展,物流行业将呈现全新面貌,运营效率逐步的提升,管理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持续优化。要实现这些,技术本身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以骑手管理为例,我们应该精准感知骑手在时间和空间各环节的状态,随技术进步,我们对其位置和行为的感知将更详细,从而逐步提升前面所提的三要素: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资产回报率和人效。
回归到第一性原理来思考物流科技的价值,我们就必须从物流公司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面出发。物流科技最终是服务于业务的,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它要实现的价值主张是什么,要为客户打造怎样的产品,产品服务中存在哪些痛点,又该如何借助技术加以改变,这是我们思考物流科技第一性原理的关键逻辑。
。我们之所以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因为它们能够最大化地平衡速度、成本、可靠性和灵活性等要素,从而支撑整个供应链和最终的客户体验,这是物流公司的存在价值所在。
然而,物流行业存在诸多痛点。比如信息不对称,上下游环节复杂,信息在各方流转时易出错,影响决策准确性。又如成本效率难以平衡,在不同场景下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并非易事。此外,物流行业是大规模人员管理行业,标准化程度不及工厂,高度依赖人力和管理经验,决策随意性强,缺乏可持续性。而且,物流处于开放环境中,受交通、天气、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大。这些痛点都是物流公司必须面对的。同时,随着供应链发展,对物流公司的要求也在提高,从被动型物流服务向主动型物流管理转变,对感知性、预测性以及客户服务交付准确性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物流从业者常处于这种“既要又要”的复杂环境中。
。从这一维度出发,找到符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AI应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例如,若物流公司主要是做大量实际运营,如仓库管理等,自动化设备可能是提升效率、实现人效提升目标的最佳选择。而若企业是货运代理或轻资产公司,选择较为成熟的客户界面服务能力及资源匹配和调度能力,或许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这是评估的第一标准。
。一方面,企业是否拥有充足数据;另一方面,现有流程是否标准化且最优,以及已有系统是不是具备与AI交互的能力。本质上,企业需重点评估这样一些方面。当然,对企业而言,最终能将技术落地并实现价值的核心在于人才和文化。这两者相辅相成,企业需具备既懂数字化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仅懂技术或仅懂业务的单一型人才结构。未来,这类复合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重要。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我认为,技术在企业中实现价值,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取决于企业是否做好了相应准备,能否将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并创造价值。